8月下旬以来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,美元走弱特征明显。在8月,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1.21%之后,9月16日再度升值了0.19%。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出现升值,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,既有美联储降息带来美元走弱的原因,也有中国政策加码、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和中国资产吸引外资流入的原因。
展望后市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会维持强势,但需要警惕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带来压力,且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有所不足,这意味着人民币被动升值是主要原因,但不会持续单边升值,且美国经济尚未陷入衰退。
回顾1982年至今,美联储主要降息的大周期有7次,主要分为预防式降息和衰退式降息。理论上,美联储重启降息或将促进全球资金流动性释放、对美元汇率形成一定下行压力。美联储降息落地,市场提前消化降息对美元汇率的压力,美元有可能会低位反弹。此外美中利差缩窄也会引发人民币升值。截至9月15日,美国和中国10年期国债利差缩减至2.1864个百分点,1月曾扩大至3.1504个百分点。
此外,美国重启降息,很可能是美国经济滞胀下的特殊形态,因为本轮降息时的通胀压力高于历史上几次降息时的水平,属于偏高的。实际上,预计美国经济陷入“滞胀”的可能性上升,但关税对通胀的传导滞后,经济放缓“滞”的一面率先到来,高利率导致美国地产和制造业持续低迷。
从经济数据来看,美国经济只是走弱,但依旧存在韧性。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8月,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增长0.6%,连续第三个月超预期增长。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零售销售同比增长2.1%,实现连续第11个月正增长。通胀方面,8月,美国商品价格季调后环比增长0.5%,7月为0,环比增速明显加快。进口项目中,8月,家电上涨0.4%,为6月以来最大涨幅;服装价格环比上涨0.5%,为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,显示加速态势。
因此,预计此次降息可能是预防式降息,且关税带来“滞胀”风险增加,美联储大概率是先降息后加息,且会根据通胀和失业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政策,美联储降息次数和空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。
首先,中国资产备受外资青睐。虽然8月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在减弱,需求在继续寻底,但政策在不断加码,例如财政部与央行的深化合作、工信部对“十五五”规划的部署、以及发改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推动,都显著提升了A股的风险偏好,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。
其次,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吸引更多外资流入。近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《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》,进一步简化了外商直接投资(FDI)的流程,并扩大了科技类企业的跨境融资便利额度。这些举措旨在吸引和利用外资,在“去美元化”的大背景下,推动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全球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趋势。
总而言之,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与中国政策利好的双重作用下,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大概率会维持强势。然而,汇率市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潜在的波动保持警惕。因此,像美元兑离岸人民币(CNH)期货和期权合约这样的金融工具,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。它们之所以能有效管理汇率风险,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核心功能:
转载自 期货日报